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以中西文化看《冰天動地》

現今所謂的全球化表面上是文族融和,但實質上目睹的情況是全球也跟隨西方的文化發展。不錯,現在香港的新一代大多數都推崇西方文化而不愛中國文化,例如他們取「rap歌」捨粵曲,少注重精神意義而只在乎經濟效益等等。這大概是因為西方文化能滿足年輕人的物質層,因此就令他們接受了西方的一套理論了;相反,中國文化注重仁義禮智,相對地較難吸引年輕人的興趣,所以不被接納。

兩程文化有這樣大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它們對待事物的不同態度-西方是要征服而中國是主張顧念的。征服是指去完全了解某樣事物,把那事物掌握在手裡,而顧念則是去遷就該事物,把感情注入事物裡,去與它和諧共處。一個簡單的例子是中,西方人對月亮的態度。西方人因為有征服的心態,他們會製造火箭去探索月球;而中國人卻因為顧化念而去欣賞月亮,甚至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放在月亮上,由它神秘地掛在天空上,絕不會搔擾它。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西方的思想比較可取,因為征服事物可以令人類進步得更快。然而,我們現在全球暖化的問題上可以體驗到集中於征服大自然的壞處,同時反映了顧念大自然的重要性。

無線電視近期廣播一套名為《冰天動地》的紀錄片,展示出地球北極冰川融化的情況,藉此喚聲香港人要更主重環保的訊息。在紀錄片中,我看到了現代文明對大自然所產生的驚人破壞!冰川融化的速度極高,而且種種氣候的急劇轉變直接威脅人類的性命。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攝制隊一邊說要保護冰川,一邊就要征服面前的那座冰山。在他們「征服」冰川的時候,他們會用冰鑿「破冰」而行;這樣一來我認為有些矛盾。他們為了更了解冰川融化的問題所以要征服冰川,但也同時在對冰造成最直接的破壞。這片段令我聯想起西方文化因為要了解某事物而去征服它的態度。繼而我想起的是,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會與紀錄片一樣-容易不知不覺對環境造成破壞。因此我認為現在的環境破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全球人類都偏重西方文化所致。

相對地,若果人類大多採取中國文化顧念的態度對待大自然,環境保育問題可能會比現時輕微。原因是若果我們顧念大自然,便會遷就它,與它的磨擦自然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也會較少。人類要在地球上生存的首要條件是要有適合的環境氣候,因為愛護自然,與大自然共存是唯一的方法。

我不是認為西方文化絕無可取之取而中國文化鶴立雞群,因為前者的確可以令人類進步得更快在文明發展方面更具效益;可是我們絕不能因為征服帶給我們豐富的物質享受而忽略顧念大自然的重要性。如果人類繼續不斷征服大自然,無論我們能發展多先進的科技,也不能在地球上生存,到時甚麼也只會是空談。因此,人類必需在征服和顧念之間取得平衡,才可以繼續在地球上安然地生活,享受各種樂趣。

沒有留言: